永恒的传承 | 初三4班年级公开班会课

时间:2023-05-16 星期二浏览次数:


永恒的传承
——记初三4班年级公开班会课
 
        5月15日,初三四班进行举行了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展示并通过时光倒流的方式来体验古代帝王一天的生活。

 

        首先,扮演“秦始皇”的董同学做了关于本次穿越之旅的整体安排,手握佛尘的侍卫沈同学,向大家介绍了日程。上午的规划是用早膳,沈同学向大家介绍:在古代并没有现代一样丰盛的食物,只有一些荠菜,蕨类以及茼蒿,当时最主流的主食是粟与菽,也会炖一点羊肉或者猪肉。与“粟粥蕨菜”相似的是的宋代范仲淹的典故——粟粥荠菜。丁老师还抽查了膳食均衡所需的营养素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下围棋是皇帝日常娱乐之一,在朱泽一经过了简单的介绍后,当场和同学来了一场对弈,由于围棋比赛时间过长,便简单用五子棋进行比拼,场面十分的精彩。有一句棋彦叫“多子围空方胜扁”,意思是用多颗棋子围空的时候,棋型要尽量走成方形,也就是要有立体感,要把棋子的效率最大化,这样能围城大空。可以近似的把这个问题抽象为一个“条件极值问题”:矩形周长c为定值,求矩形面积S的最大值。


 

        接下来便是下午茶时间,董同学介绍了茶文化。秦朝人喝茶的风格非常不讲究,偏爱简单粗暴、又苦又涩的大碗浓茶。老百姓还延续着先秦吃粥茶的习惯,《晋书》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他们在煮茶叶的时候,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大杂烩。

        现代的茶道由茶礼、茶规、茶法、茶技、茶艺、茶心这六事构成,称作茶道六事。茶道是东方文化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丁老师带我们复习了与茶有关的词汇。

        最后的活动是欣赏秦剧。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秦剧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中国戏剧种类丰富多样,除了秦剧,还有京剧,昆曲,越剧等。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还有幸邀请了陶同学带来越剧表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简单学习了花旦手。

        穿越之旅接近尾声,我们俯瞰咸阳宫殿,宫殿中的榫卯结构也是古人智慧的载体。在唐同学的指导下,每个小组进行了小组合作,挑战鲁班锁等榫卯结构的组装。

 
 
                                                           
     报道人:曹瀚